详情

清华同衡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出台

发布:2021/08/30编辑:广西红色文化旅游协会

导读

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华同衡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单位,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合政产学研,砥砺创新之路,践行大院担当,服务国家大局。


据2021年8月8日新华社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同日CCTV综合频道晚七点的新闻联播栏目也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上述总规发布后,将成为各省区市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指导性文件。

CCTV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栏目公布规划出台消息

清华同衡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其项目组核心成员从2016年起,就开始参与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长征文化线路相关研究和规划工作。数次重走长征路,是一支从读长征史、走长征路开始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攻坚克难的队伍。项目组先后承担了四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以及成都、遵义等省区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规划和设计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

项目组成员重走长征路

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组成的国家文化公园领导小组,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进行公开招标,清华同衡从7个国家部委推荐的14家国内一流单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此项殊荣。清华同衡高度重视此次规划编制工作,袁昕院长提出该项规划要做到:研究长征遗产,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为后续的实施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把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此,清华同衡成立了由副院长霍晓卫主持,以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中心五所为主创团队,联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总体研究中心、风景园林研究中心、旅游创新实验室、遗产地策划运营室等多个部门,以及贵州、四川、西北等各个分院,组成力量强大的多学科项目团队。同时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党史、军事权威研究部门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不同研究领域专家组成顾问咨询团队,保证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全力快速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组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类困难,对标对表国家各项相关政策文件和时间节点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动编制工作。期间得到了中宣部和文旅部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相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员,先后十余次赴我院参加集中研讨和写作,认真分析,反复打磨,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项目组还奔赴长征沿线各省市开展调研并就规划重要内容与地方展开交流讨论,保证规划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规划在2021年5-6月间通过了专家委员会评审,并征求了23个国家部委、15个省区市的修改意见,经过多轮完善提升,形成了终稿。规划明确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基本原则、建设定位和功能定位,提出了“一轴四线十四篇章”引领的全国总体布局,加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了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和教育培训等六大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案,并统筹安排了十五个省区市的标志性项目,着力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呈现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布局示意图

项目组与专家组和国家文化公园领导小组相关领导开展集中讨论

长征项目组成员在工作中积极发扬长征精神,连续作战、精益求精,对成果反复论证、逐字推敲,由于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被评为清控人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杰出团队。此次规划成果的正式印发,既是对项目组上一段工作的肯定,也是掀开下一段工作篇章的契机。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清华同衡正在开展国家文物局委托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及部分市县的建设规划和重点工程的方案设计,并积极配合《长征文化与旅游融合专项规划》和《“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的推进。长征项目组将重整行囊,再次启程,继续发扬长征精神,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工作献计献策,贡献“同衡智慧”!

清华同衡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之外,清华同衡还全面参与了其它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系统研究工作。针对大运河,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联手风景园林研究中心等部门,持续助力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工作,承担作为总体行动纲领的《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及指导运河沿线环境品质塑造的《河北省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编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出后,我院又先后主持《河北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规划》、《江苏省宿迁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郑州市惠济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规划》等项目。针对黄河,我院先后承接了国家文物局委托的《黄河文物保护规划纲要》项目,自然资源部委托的《黄河流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格局研究》和国家发改委委托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价值内涵与发展路径研究》课题,以及河南、内蒙古等省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针对长城,我院主持了《河北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勘察研究》、《山海关总体城市设计》、《山海关长城文化产业园(一期)概念规划》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规划设计工作。2020年12月11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霍晓卫副院长向文旅部部长胡和平、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及长城沿线15省(区、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山海关长城文化公园相关规划编制情况,获得好评。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同衡作为清华大学下属企业,将持续以专业技术服务社会,主动承担清华人“家国天下”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


《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专家评审会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资源分析图